文/遇上更好的自己

初缘说茶.jpg 


由于社团,与茶结缘。从此,我便被这美妙的茶世界深深吸引了去。

 

说到茶,我脑海中便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袅娜女子,着一袭旗袍泡茶。面前几位好友席地而坐。周围青山绿水相辉映,听淙淙流水,望巍巍青山,品幽幽香茗。间或插入几句细语,传来数声鸟鸣,伴着微风拂面。这幅景致,便是我对茶的印象。或者,一座古寺,一位佳人,一只檀香,袅袅烟云随微风而去。从来佳茗似佳人。一泡好茶,一位佳人,一幅美景,这几者缺一不可。

 

最初被茶打动,是在茶叶博物馆的茶园。漫步在清幽的小路上,那沁人的芳香让人沉迷其中,欲罢不能。

 

然而真正接触到茶,是在暑假学习茶艺。殊不知,那看似简单优美的茶艺,每一步每个动作都深蕴礼节与说法。

 

首先是茶具的摆放。
品茗杯摆成一条弧线,抑或前后左右,错落有致。公道杯口对着自己,或者在有茶漏挡着的情况下,对着客人。这样,才能体现对客人的敬重。

 

其次印象较深的是盖碗。盖碗又名三才杯。取杯盖为天,杯身为人,杯托为地之意。三才杯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茶道精神。 三才者,天含之,地载之,人育之。

 

再者,就是泡茶的过程了。


泡茶地点的选择,并非易事。最主要是一静字。


在一宽畅大地上,背靠巍峨群山,耳听流水潺潺,鸣声缭绕,眼眺广袤天空,伴着清风阵阵。抑或宁静古寺,嗅檀香袅袅,聆钟声回环,感受那丝万籁俱寂的美好。


洁杯净具,焚香,烧水,洗茶,投茶,出汤,斟茶,品茶(又分为目品,口品,闻香,心品),谢茶。从头至尾,我们始终要平心静气。如果在泡茶之时做不到平心静气,你便会随着泡茶,品茶的过程慢慢平静下来。这,就是茶的魔力!

 

品茶,使我们在纷繁的尘世中渐渐心平气和,渐渐忘却那纷扰的世事,达到忘我的状态。因此我认为,品茶的最高境界即为忘我。在那一刻,所有的事情与我无关,我的眼里只有茶汤透明亮丽的色彩,我的鼻中只有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我的嘴里只有茶苦尽甘来的余味,我的耳中只有鸟啼阵阵的愉悦。我的心,我的身,便在此时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畅快万分!

 

这段时间,有幸来了场与大自然的邂逅。约上好友进行了户外茶事活动。我们布置了两种茶席。一种是充满荷香荷蕴的茶席。铺上一块白布,摆好荷花茶具,恰到好处地缀着零散的青枝,甚至茶,茶都是荷香茯砖。一种是充满民族风味的古朴的茶席。然而无论哪种,都让我们无比享受。我们席地而坐,以潺潺流水为友,巍巍青山为伴。我为几位友人泡茶斟茶,时不时聊上几句,好不自在!

还有一次令我记忆犹新的品茶是在室内。我们一边静静品茶,一边细细诉说。性质高昂时,有位友人现场吹箫,我在一旁引吭高歌。茶艺茶艺,即是茶的表演和艺术的交流。

 

无论室内室外,只要是品茶,都令人心生愉悦。

 

饮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因为爱茶,特意去找了相关诗文。古诗词中茶咏是一大题,陆游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有“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老杜有“柴荆具茶茗,迳路通林丘”;杜小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朱敦儒有“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李清照有“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有“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辛弃疾有“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周作人说喝茶当在江村,在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妙玉则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苏东坡的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又是一种喝法。而以雪水煎茶,会临无声落雪,拥袅袅飞花,任心醉神融,更是极至之雅。还有久久向往中的龙井问茶,在景色怡人,群山覆翠的清幽处听典听故,再一杯一品,不知今日还有否。

 

同一泡茶,第一泡苦涩,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浓陈,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这过程,正如人生。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以及愈走愈淡的老年。个中滋味,只能自己体会!

 

自从爱上了茶,别的饮料便舍了去。可这,都难以表达我对茶的感情。因此,借了前人的诗作结: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典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原载: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20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