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此文原为南希科幻写作讲堂,但适宜于各种小说写作。如何将小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写得非常详尽。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南希·克雷斯 前录入/米 后录入/JAE
十、点子的形成
常有作者这样问:“你的故事点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问得好。但只阐述了一半,另一半问题则是,“点子成形后。你会如何着手处理呢?”单凭一个点子无法形成一个故事。
点子箱
我知道作者们的头脑中总是蕴藏着成百上千个点子。他们的点子制造机器总是如发电机那般急匆匆地转个不停;而我的机器则时常勃然大怒——没有什么比想动笔却无事可写更糟糕的了。为了应对此种窘境,我把偶尔闪现的思想火花收集到一个点子箱里。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箱子——一个小小的木板箱.我把以下所有材料都一股脑儿地倾入其中:
◆报纸、杂志和网络上的文章
任何吸引你注意力的文章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它们可以引出不错的故事。譬如.我的《西班牙乞丐》就源于我读到的一篇有关睡眠的研究文章。因为我特能睡.所以我对有关人类为何一定要睡眠的研究颇有兴味,并且很想弄明白为何有些人每晚只需休息五个钟头便精力充沛,而有些人却需要九个小时。但结果却是,科学研究迄今还无法得出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不过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却在思索人们是否可能无需睡眠。于是,我在报纸的空白处写下“无需睡眠?”,然后把它塞进了我的点子箱里。倘若你是在网上发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不妨把它打印出来,归入你的点子文档里。
◆非科普类文章
适合引申出小说的也可能是一个开篇就在陈述琐事的文章。倘若一篇讲述离奇凶案或是超凡宠物的报导激起了你的兴趣,记得把它留存下来,将来你可能会在小说中创设出这起凶杀案的其他版本。
我们来看一个宠物故事:一只普通小狗表现出惊人的才智。那么可以思考一接受了神经系统改造的小狗会有何种表现呢?那些才智又将如何被挖掘出来呢?把相关的新闻报道保存下来,可能还需要在纸页空白处记上笔记。日后定会派上用场。
◆那些出其不意地来到你身边的观点和影像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在刷洗碗碟、逛街,或是去公司的途中,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一些有趣的点子。把这些点子都记下来吧!你认为自己能记住,但也许记不住呢?随时身上都带上一支笔和一个小巧的记事本,大致记下这些点子,回家后把它们整理到你的点子箱里。如果你没有衣兜揣下记事本,那么至少可以带上一支笔,当灵光一现时,便可以随意找一小片纸,把点子记录下来。我的点子箱里就存留了写在餐巾纸上、收银条背面.还有报纸一角的点子。有一位作家在无东西可用于记录的情况下.干脆就把点子草草地写在手臂上。不必把观点写得多么完善一有时不过是一幅惊人的图片(图片上是一个经过基因改造的、形态介于小狗和海豚之间的动物),这些都值得记录。
◆让你陷人沉思的他人的故事
我总是在阅读故事时思索:我喜欢这个故事的结构;或者,这个故事的结尾很糟糕,它该如何如何收尾;或者是,这位作者写的是十年后的DNA工程,那么一百年后的DNA工程又会是什么样儿呢?这些点子可都是金子!试着把这些故事复印一份,或者干脆把整本书都放进点子箱里(这就能解释为何我的点子箱是个箱子了)。如果这些你都无法办到。那至少可以记下与这个故事相关的笔记。
◆激起你兴趣的形象角色的描写
关于你观察到的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个女孩总是满脸堆笑,但却时常握紧拳头——她的脑子里究竟在琢磨些什么?有些人的工作是在大型运动会后清理垃圾——某天他会找到什么奇怪的东西?你的尚处于青春期的儿子——他为何不同你说话,也不同任何人交流?他为何如此沉默寡言?速写下对这些人物的描摹,也归入你的点子箱中。
把点子变成小说
我在思考选择何种题材进行创作时,常常会做两件事:
1.翻找点子箱。
2.自问两个重要的问题。
“翻箱倒柜”的情形类似于这样:我拿出任意一条点子,仔细阅读,然后把它面朝上放在地上或是桌面上我能看到的地方。根据我所读到的。我会思考:这一条和那一条适合组合成一个故事吗?这些材料能够暗示出外星宠物么?那些离奇案件适合另外的海洋污染条目么?那段从《庄子》中引述的语言本身能够形成一个故事么?
我的许多小说都是由这种形式的结合引申开的。有时仅仅凭借这些配对就足以展开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有时却无法成形,每当这时,我便会自问两个问题:
1.这些角色需要什么?
2.什么地方会出问题?
再来看看这些条目的结合,挑选出你最感兴趣的结合点。
先设想出一种情形,并构想出这种情形下的一个人物角色,然后思考这个角色尝试着完成什么。他一定在试着做什么事情,因为小说总是围绕人物试着达成什么目标而展开的。现在问问你自己:这种情形会导致何种问题。小说就是关于情节出错的故事。
例如,你准备写一篇有关收荒匠发现一个看上去很昂贵的狗项圈的故事。收荒匠把项圈带回家,给自己的小狗戴上。然后导致了什么问题呢?这只小狗开始出现一些本不该是小狗身上出现的症状:它开始变异身形。它跑掉了,收荒匠开始四处寻找,后来他遇到了项圈真正的主人,发现对方竟然是个外星生物;外星生物也在四处寻找项圈;那个收荒匠玩笑似的给自己套上了项圈,然而令人吃惊的危险的状况发生了……还有什么状况发生吗?
以上这些练习都是设计来拓展你的想象力的,你可以据此发现故事点——确实让你感兴趣的故事点,接下来,就该由你来把它书写成文了。
----------------------------------------------
十一、无巧不成书
作家们时常被告知——小说中应尽量避免出现巧合。“巧合”的定义为:“两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却紧密相联。”即便具有正当理由。也总被视作有斧凿之嫌。
比如说,周东在人类殖民联盟寻找他自出生起便分离的胞妹。周东是个网络窃贼。没有家人。急切地想要寻到自己的妹妹。他查阅了许多记录。追随着一个又一个线索,访遍一个又一个星球;而在故事结尾,他发砚妹妹竟然是尾随了自己很久的星际空间警察。多巧!
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然而在小说中却常常不招人待见,因为小说是真实生活的模拟态。在通读周东和他离散妹妹的故事后,我们会说:“得了吧,他妹妹就是追捕他的警察?这几率也太小了吧!她可以在无数的地方选择做无数件事,怎么偏偏就遇上他了?我不信!”当作家黔驴技穷、想不出故事结尾时,才会用巧合来解围。
然而,确实有在小说中自如运用巧合的方法。以下介绍的三种办法,便可在不降低故事品质的同时,增加其真实感与紧张度。
1.引出故事情节的巧合设计
巧合不仅可以用于给故事发展解围,还可用于开头。比如说,这个警官妹妹(就叫她惠芬吧)最近被分配去了星际空间的某个区域。发现和一个著名通缉犯之间有种亲近感,看到此人照片后更是发现二人的面目特征有相似之处——大鼻子啊,浅灰色眼珠啊……你喜欢怎么写都行。在好奇心驱使下,她做了他的基因扫描,然后用电脑与自己的基因进行了比对。惠芬震惊地发现。基因分析的结果表明他是自己的哥哥。而在此之前,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个哥哥存在!
这是个标准的巧合——“两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却紧密相联”。这个故事中,巧合便体现为二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她是官兵,他是贼的事实。然而,之所以不同,就在于没有将其用于给情节收尾。那么惠芬会怎么做?她会和哥哥联系吗?她会不会对此感到羞耻?或者试图偷偷对他网开一面?要是她的上级真让她处理这个案子,她打算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把他们的兄妹关系告诉周东呢?我们对故事产生兴趣、产生阅读欲望。皆因它涉及一个古老的事关人性之矛盾:家人与责任之间的矛盾。
如果你用巧合事件推动故事情节,以下三点须留意:
(1)巧合事件发生要尽早,最好控制在开篇头两幕以内。
(2)尽量使之真实自然。惠芬有充足的理由去查看该知名罪犯的照片:她刚刚才调配到该区域,希望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另外,她也有合理的原因去做周东的基因扫描:她和他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生理共同特征。
(3)故事里不要再出现其他巧合。一个就够了。
2.不是巧合的“巧合”
有效利用巧合的另外一种办法,便是对其做逻辑性解释。唯一貌似巧合的情节出现在开头,然后随着故事的展开。紧张气氛也随之产生——读者会寻思:“到底这种事是怎么发生的?”写间谍故事的小说家常常会运用这种结构:貌似有着惊人一致性的偶然事件,结果是两三个侦探的精心布局。
比如说.惠芬在三颗星球以及无限延展的网络空间里追捕周东。他一直以来都在走私珍稀物品,而她决心将其捉拿归案,交给星际空间司法组织处置。故事进行到一半。她偶然发现他是自己的哥哥。她震惊了。开始考虑如此离奇的巧合怎么可能发生(我们读者也会这样想)。最后她逮到了他。二人在一家大型零售店里展开围追堵截;而她内心也无从确定是否真的能够对他扣动扳机。当她把他逼入死角时,他开口说出了他们的兄妹关系。结果居然是他入侵星际空间司法组织的电脑,做手脚将她调来接手他的案子。他认为如此一来,当他说出二人关系时,她定会放自己一马。
这就让故事情节极其紧张化。他不仅违反空间法,而且还幕后操纵了她。他说,如果放他一马,他是不会对她开枪的。她会相信他吗?她会开枪吗?作为作者,你需要给出一个结局。而无论你决定怎么写,开头那个巧合已经具备真实感和紧张度;因为这个所谓的“巧合”,其实是个精心布局。这在奇幻小说中非常普遍:孤儿其实是个王子,因为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出于对他安全的考虑,将他托付给了一对夫妻抚养。因此,他处处显示出和所处环境的对抗性。“天行者”卢克便是此类小说的代表人物。
3.有趣的巧合
幽默的产生有其自身规律,它通常不会试图去反映真实,也因此一切皆有可能,包括巧合。假如巧合来得足够新鲜有趣,读者便不会在意其是否真实。
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全球畅销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便是一个绝好的例子。故事里,阿瑟和福特被扔到了太空中。“《银河系漫游指南》上说,如果你吸入满满一肺的空气。那么你能在绝对真空的太空里存活大约30秒。然而,它没有继续说,在如此广袤无垠的太空中,你在这30秒内被一艘飞船救起的概率是2的276709次方比1。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是,276709恰恰是伊思林顿一座公寓的电话号码。阿瑟曾经在那儿参加过一场非常精彩的派对。”这样的巧合有什么意义吗?没有。这整本书都没有什么意义——它本来就不是写来表达什么特殊含义的,而是用以表达荒谬与幽默感的。而它也做到了。
如果你想只写出幽默感。那巧合你是可以随意使用的。
用,还是不用
在你的故事里,还有其他的巧合事件吗?如果有,它是作为精心设置的秘密圈套来引发整个故事呢,还是以幽默感来体现其价值的?如果不是,那么你笔下的巧合便会在某种程度上被当做是作者偷懒的一种表现,反而会弱化整个故事。如果你正处于此种处境,以下两点可做参考:
(1)去掉这段巧合,通过一个更加真实的途径来联结两个角色。
(2)或者,将巧合设置为主角刻意的布局。这可能需要你重写相当大一部分故事,也可能需要你将其改编成一个更加有力的故事——情节设置以及背后隐藏的故事张力需要给读者带来紧张感以及许多意外之喜。
生活有时不乏意想之外的巧合发生.然而在小说里,却需要作者精心设置。
----------------------------------------------------------------------------
十二: 小说角色的行为动机
不知你是否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你坐下准备创作时,却惊异地发现自己的头脑一片空白;你知道小说该如何起笔,却不知道如何收尾;或者知道如何起笔和收尾,却不知道如何充实内容;也可能对整个基本构架了然于胸,但对某些细节却模棱两可,例如:人物角色的背景资料(他/她结婚了吗?),事件发生地点(故事设定在小行星还是星际空间站?),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如何拟定,等等。但不论细节如何,作者都必须解答一个问题,否则这个故事必将遭遇失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问题也是小说最重要的部分。
这个问题就是:这些人为何会做他们所做的事情?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它看似简单,但若没有合理的答案,你的故事将会变得支离破碎。倘若角色做事的理由牵强附会——他们不过是因为情节所需才有此作为,那么读者便会感觉索然无味。所有的故事其实都在读者和作者之间签下了一份合约。读者要求:“给我一个令人信服的世界。”而人物角色则是这个虚拟世界的主体。因此,倘若角色的行为动机不足为信,那么故事的其他部分也难以让人信服。
另一方面, 倘若你的小说角色的行为举动都合乎情理,那么小说的其他部分便容易构建了:情节、氛围、高潮和结局。
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构建合理动机的四条准则
列举充分的背景材料
喜好读报的人都知道:人类无所不为。人们总有自己的理由去收集小猫雕塑,为陌生人献出生命,去追捕手持斧头的杀人犯,或是泛起六英尺长的扁舟环游世界。但报纸不必解释行为背后的动机,只需报道发生了何事。
小说则截然不同。从定义上看,“小说”讲述的是虚构的故事,即并未发生之事,因此读者就会去判断角色动机何在。判断标准通常是这样:在相同的情境下,是否大多数人会有同样的行为?作家所要做的,是从读者角度来思考动机。
这就意味着,若你的角色是遵照大多数读者所期盼的来行事,那你就不必解释原因。读者不需要作者长篇累牍地解释母亲缘何会在自己的孩子遭受危险时挺身而出,或者侦探为何会努力去调查一起谋杀案,有或者神经学家怎么会去研究人脑——这些都是符合其身份的人之常情。
但是,假若那位母亲对自己身处困境的孩子漠不关心;或者侦探只是将卷宗塞入抽屉,而不去设法处理;又或是神经学家突然终止了科学研究——那么,就需要提供更多的背景材料,从而让读者知晓角色为何会如此举动。
我们假设,那位神经学家不仅终止了研究,还辞掉了生物科技公司的工作——他也许是发现了某件事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他的病人身上出现了副作用症状,或者他获悉这项研究将导致某种潜在的破坏行后果,还有可能这位神经学家收到了匿名信件,他被威胁若是继续研究,他将遭遇不测······
无论出于何种理由,你都需要让读者认定理由是可信的,主人公必然会有如此举动。 如果主人公是一位虔诚的信教人士,那你应该让我们看出他会因为信仰而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如果他因为收到恐吓信件而辞职,那么你就要表现出他容易收到惊吓的一面。
要做到这些,有很多种途径。你可以展现他的心路历程 ——安排他与他妻子谈论这些事,或是与同事和信赖的朋友交心。
综上所述, 构建合理动机的第一准则是:出人意料的行为举止愈突出,你需要向读者提交的解释性文字就愈多。
赋予反叛角色一定的行为动机
现实中,一些年轻作者有一种创作趋势,即认为反派人物的狠毒是天生的,不需要做文字铺垫。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原因在于,反派角色也是人。同所有人一样,他们做如此举动也有自己的行为出发点。
你笔下的反派人物也一样。如果他们固执地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那么你可以说明这是由于他们的性情使然,并在前文对角色的性格做些铺垫,这样,他们的形象会生动鲜活得多,也可信得多。
牢记反派也有行为动机
有时候科幻小说中的外星生物也会遭遇反派人物同样的问题——作者认定他们本质上就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妄想征服地球,奴役人类。坦白地讲,这种想法十分可笑。
你得赋予你笔下外星生物的地球之旅恰如其分的理由。 他们是想寻求贸易合作吗?他们是来开采矿物吗?或者只是寻常拜访?如果他们确实想要奴役地球人,那么理由何在?仅仅因为他们骨子里就是个超级大恶棍,或是他们想要一个新的星球来取代他们自己的那个?还是另有原因?
没错,他们是外星人,所以我们没办法弄明白他们究竟想要什么,也无法弄清楚他们所作的每件事情原因何在。因此,你笔下的阐述必须揭露示出你的外星生物确实有足够的理由造访地球。
主义角色也会改变动机
通常来说,小说的主要角色在行文结束时都会有所改变。他身上出了问题,因此他变得更焦躁易怒,更多愁善感,或是更其他怎么样。而随着他本人性格的转变,他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男子对探访地球的外星生物心存畏惧,感到无比憎恨。接着,他和一个外星人同时被困在一艘破损的飞船里,他想杀了那个外星人,觉得不然对方也会杀了他。但随着他对外星人了解的加深,他的想法改变了,也许是因为这个外星人搭救了他,也可能他们为求生而共同努力过。总之,这个男子的观点最后改变了——他要将对方带回到人类社会中。
假如你笔下的人物角色随着故事的展开而有所改变,那么无论如何都不该只是此人一时头脑发热;相反,这些行为的改变都应该是随着故事进展而自然转变的。你的读者应该感到:“啊,没错,他身上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他当然会改变他的初衷。”如此一来,动机的转变便能为人信服。
仔细考虑你的人物角色的行为动机。假如你不明白你的主人公为何会有他现在的举动,那么就等到你明白了再动笔吧。你的作品会因为合理的动机而变得更加出彩。
-------
十三、 如何应对写作瓶颈
许多作者都遇到过这样一种状况——遭遇“写作瓶颈”。我们可能一连几天都处于“卡壳”状态,或是接连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创作上都毫无进展(美国作家哈罗德·布罗奇曾有一部著作长达三十年无法续笔,就是因为他的思路卡壳了)。这种症状被称为“写作瓶颈”。这事儿很让人头疼,常令作者不愿再继续写作,有时甚至不愿与那些讨厌的书稿待同一间屋子里。
虽然写作是卡壳让人感觉很糟,但它实际上对写作者也有一定的助益。“写作瓶颈”有诸多症状,无论你具有如下列哪种症状,只要能对症下药,摆脱困境也不是什么难事。
惧怕失败
许多新入行的写手都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比较高的目标。从某种角度看,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倘若不制定高目标,你就不会尽力做到最好。
但如果目标过高,或是急于求成,就会导致写作瓶颈的出现。写手们可以试着审视一下自己作品的开篇,并将其与大师们——譬如俄罗斯的托尔斯泰、中国的罗贯中,或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大作相比较,就会发现,大师们的作品往往都是徐徐道来,渐入佳境。
在圈子里,总有悲观的写作新人将自己尚未成形的作品与罗伯特·希尔弗伯格、罗伯特·索耶或其他一流作家的作品对比,然后琢磨着:“我永远都无法达到那种水平。”继而断言自己根本不适合写作。
写作并非与生俱来的技艺,而是像踢足球、跳舞或弹钢琴一般,需要后天练习。不要妄想不经练习就能登上大雅之堂演奏钢琴乐曲,或是不费工夫就能称为职业作家。此类症状有这样一个怪圈:假如不去练习,你的写作技艺就不会变得更娴熟、更出色;但因为不擅长,所以你就不愿去练习。
应对此种状况有一个最为恰当的解决之道,这曾在科幻作家罗伯特·谢克里身上有过很好的体现。谢克里建议,写作是一定要告诉自己并非是在创作小说——你不过是在写作一个类似故事的东西;同真正的故事一样,这个框架里有人物角色,有行为动作,但由于其并非真正的小说,所以字数多少无妨。你大可以尝试任何旧的写作套路,写作速度越快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谢克里发现,他的“类小说”不仅与他惯常的作品并无太大区别,而且这一策略还让谢克里不断推陈出新。这种做法也许不过是大脑的一个诡计,但大脑正是创作源泉的所在。这个做法也学会对你同样有所帮助。
倘若这招不起作用,不妨试试其他作家曾用过的招数:每天开始做其他事情——譬如享用早餐——之前,让自己记录一定量的随笔,字数无需多——两百字即可。假若你因不得不这样做而导致肚子挨饿,那么最后你对饥饿的恐惧感最终会战胜对写作失败的惧意。一旦你能坚持一周创作短小的随笔,那么写作时就不会再卡壳了。
忧虑成功
与上述症状相反的类型是惧怕故事完结,因为接下来你要把它兜售给杂志社,他们可能会买下并出版,然后你就得重新创作,创作更多的故事······但是,倘若之后的那些故事水平大不如前,该如何是好?
我没有此种症状,但我常常惊讶地看到我的许多学生出现类似症状。他们数年如一日地专攻一则短篇故事,然后把故事带到写作班上,接受众人点评,接着修改,然后又带到另外的写作班去。“我想把它弄得更完美些。”他们告诉我,“这个故事尚未成形。”
假如你抱持此种思想,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妙招:如果你的这个故事永远都不可能完善、不可能完美,那么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限定截稿期限,然后告诉所有人——告诉你的妈妈、爱人、孩子、朋友,甚至你家的小狗:“我会在12月11日把它发出去。”或是8月1日、6月15日······随便哪天都行。通常这么做的结果是,由于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最终会写完这个故事,并把它发出去——因为倘若没有做到,你会感觉自己很愚蠢。
文字迷雾重重
有时,你会抗拒把大把的时间耗费在一部书稿上,因为故事情节迷雾重重,你不知道接下来的情节该如何推动。遭遇此种状况,“写作瓶颈”实际上反而能起到正面效用(尽管表面感觉并非如此),它实际上是在提醒你——你还没有做好继续行文的准备,已经让自己的创作陷入了死胡同,最好返回故事的开篇,重新拟定更优的机会。
不妨从键盘旁抽身,随意写些笔记花些时间思考一下:你了解角色所需吗?也许他们想要其他东西,可那些事物被你忽略了?他们的行动中暗含什么危险?可否提升危险度,让他们承受更多风险?是否有哪个小角色可以让事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剧情可否朝其他方向——甚至朝疯狂的方向发展?
当你想到那些让你颇感兴趣的情节时,记录下来,即使这些点子与最初计划的写作方向不符——你最初的设想迷雾重重,现在这个也许更好。假如这些情节与故事开篇不符,也不用担心,你可以稍后重新修改第一部分,使之与中间的情节相匹配。
误入歧途
如上忠告同样适用于另一类“写作瓶颈”症状。在这种症状中,你了解故事将去向何方,并草拟了一个提纲,也一直遵循此路线。然而因为剧情需要,你的人物角色行为怪异,遇到简单的事情也会反应过激,做出超乎角色身份的事情;或是这些角色对这他人长篇大论地阐述他们为何会有如此举动。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状,都是因为故事的起承转合出现了问题:人物反应过激,意味着剧情不够有趣,因此你就应该尽力去提升剧情的兴奋度;物有超出身份的举动,暗含有关人物的情节设定不当,或是这些人物角色不适合这类情节;长篇累牍地阐释“我为何会这样”,说明这个角色的行为无甚意义。如若这些举动有其存在的价值,那么无需赘述,读者也能明白所指。
对于如上所有问题,解决方式完全一致;丢弃你的提纲把,它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现在你有两种选择:假如角色没有遵照计划行事,你应该感到雀跃——这表面你的人物角色生动、富有活力,就任由他们朝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吧,新剧情应该尽力满足他们的所需。
此外,假如人物角色的举止没有暗示剧情该朝哪个方向发展,那么你就需要添加些刺激的矛盾,再通读整部小说——你真正感兴趣的最近一幕情节在哪里?第三章?丢弃哪之后所有描述,然后坐下来,在存留情节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剧情。
创作时遭遇写作瓶颈绝不是一件好玩儿的事,也千万不要惧怕,因为它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写作状况,从而最终创作出一篇更出彩的作品。
失落的羊2024-11-14 22:06
今日申请十年之约博客成员!
失落的羊2024-11-02 21:34
启用新的访问统计.
失落的羊2024-10-28 23:31
重新整理长篇连载栏目
失落的羊2024-10-19 10:35
构思公众号文章迁移计划
失落的羊2024-10-16 23:16
开始研究公众号后台自动回复